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集团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采取三项措施,在各单位党组织的努力工作下,吸收了一批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在去年发展25名同志入党的基础上,今年又发展了29名同志加入党组织,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是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后备力量储备。针对煤矿条件艰苦,井下生产一线党员总量偏少、学历层次偏低、党员年龄偏大的实际,集团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结合各单位实际,排列出爱岗敬业、思想进步、热爱党和社会主义、脑筋灵活且热爱煤矿的年轻人,分别找他(她)们谈心,讨论怎样才能让青春中闪光、怎样发展集团经济等问题;讲党的历史,进行传统教育等等,最后把情况汇总,进行分析、研究分头落实,物色培养积极分子,变“等上门”为“领进门”,通过努力,集团入党积极分子保持在60名左右,为发展党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的预审制、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的有关要求,强化发展党员工作,同时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入口”与“出口”、积极与慎重、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切实把“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落到实处。严格杜绝把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吸收到党内,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对经过支部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由支部指派正式党员专人培养,支部跟踪考察,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纪实表”,考察一年后,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严格按程序进行,把握每一个环节,具备了党员条件的,由支部大会讨论能否吸收为预备党员,经支部批准后,送党委初步审查,合格后,由党支部将该同志的基本情况公示,公示期满,无任何不良反映的,报集团党委进行审批。最后报市委组织部审查备案。
三是努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努力实现党员发展比例的优化。提高35岁以下年轻党员比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比例和井下生产一线党员比例。注重向科技人员、井下生产一线人员、班组长、生产骨干倾斜。把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经过努力,集团现有党员结构合理,比例恰当,党员的年龄结构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刘元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