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工业网:今年以来,钢铁因供给侧改革而被多次热炒,相比之下同为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概念却较为落寞。继周一股市大涨,周二小幅回调后,煤炭股周三表现依旧强势,更以板块整体涨幅近2%的“成绩单”领涨两市。究其主要原因,竟是由于近日焦煤期货、焦炭期货价格强势狂飙,A股随期货市场大涨罢了 。
昨日我们在《供给侧改革扬帆起航钢铁去产能打响首枪》一文中叙述到钢铁去产能大船已扬帆起航,今日我们将理性分析在产能过剩积压下的煤炭产业又该何去何从?
政策吹风 利好频出
历经8年,累计3.1万亿,造就逾50亿吨过剩产能,这样的一组数据宣告了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昔日的朝阳产业走下神坛,在供大于求、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等叠加效应下,山西、山东、黑龙江等多省超80%以上的煤企已面临亏损,些许国有企业最终陷入停产,大多民营企业则选择关门停业。纵观全局,行业不景气已成为既定事实!
眼下,虽然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石油比重超过了煤炭,但对我国而言却仍以煤炭为主,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决策层早几年前便着手处理,例如2014年出台煤炭脱困措施远超40项,仅2015年发改委牵头召开近二十次脱困联席会议,结果显而易见,收效甚微的煤炭业在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成主流的道路上日益艰难。
如何真正突破结构之困,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成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达成了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行业而言,先要落实“产能出清”才能有效推进改革的实施的观点,供给侧改革正式被摆上台面,“去产能”则放在了改革的第一位。
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急忙奔赴在山西考察,他表示:严控煤炭新增产能,把去产能放在首要突出位置。为煤炭企业捎去了一份希望。随后,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制定了大致规划,近期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意在重新核定产能,改善供需格局。
本周八省份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已上报引起哗然,发改委更是趁热打铁,在13日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已建立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研究制定了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陆续印发。
我们认为,决策层的种种措施无疑是处理当前煤炭困局的最佳路线。种种动作无疑是表明这将是一场从上至下的助煤脱困大改革!厘清产能打下护煤保煤的第一步,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多方发力各显神通
既然去产能已达成共识,政策指向也逐渐渐明了,具体方向又在何处呢?我们认为,不外乎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与引导退出三大手段。
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6家上市煤企获得21亿政府红包,这其中不乏严重亏损的僵尸企业,大手笔的资金支持,虽然让其得以一丝喘息机会,但对于庞大的市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我们看来,那只看不见的手,才是市场真正的主导。唯有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才能让行业重新焕发“青春”!
今年既是供给侧改革全面施行的第一年,也是国企改革大年,我们认为在两大双轮驱动下,企业兼并重组将提速,逐步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尚且存在安全开发、洁净生产、深度加工等诸多问题,相关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在加快落后产能清出的同时,如何加速产业转型,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成为当务之急。煤化工成为解决以上难题的关键点。以煤为原料,使之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这在富煤少油的中国既能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化解产能的重要措施,还能为“绿色中国”献力,一举三得。近期环保部再受理两煤化工项目环评审批,意味着将带来煤炭下游需求的增加。
煤炭行业去产能如火如荼,无疑会牵涉到职工下岗问题,如何做好分流安置是关键之举。而早在今年年初,中央财政就表示将拿出1000亿元的奖补资金用于煤炭和钢铁行业的职工安置。我们认为,退出机制的推出,无疑会让煤企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更加果断。
综上所述:在产能控制趋严、政策指向渐明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困局或将逐步缓解,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二级市场上,鉴于煤炭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发酵,与配套文件下发预期,去产能改革主题显现出丰富的投资机会,预示着以煤炭钢铁为首的权重股机会或将已经来临,后市行情有望再上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