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砺得梅花香
——金石矿业竣工投产建设纪实
2016年3月3日,对金石矿业来说是十分特别日子、重大意义的日子、值得铭记的日子。经过十年的奋斗,金石矿业终于通过了竣工验收,完成了从基建矿井向生产矿井的过渡,这是历史性的跨越!
十年艰苦创业,十年栉风沐雨。金石矿业建设从2006项目酝酿到今年通过竣工验收已10年时间,经历了与淮矿项目合作、煤与非煤认定、2011年“9.16”安全事故、全面停产整顿、股权转让、保障性技术服务合作、工程复工、瓦斯突出矿井“帽子”的摘除、联合试运转等工程建设一期、二期、三期的不同阶段,创造了国家层面上多个“第一例”。金石矿业一路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
承载的希望
十多年前,新光集团为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向外拓展,寻找资源,寻求合作。在此背景下,新光集团与淮矿集团接触,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角度出发,于2007年9月共同出资,成立淮北金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淮北市石台煤矿深部天然焦资源,由新光集团负责筹建管理。项目建设寄托着新光人对未来发展的满满期望。
2009年3月18日,项目建设在众人的关注下拉开了序幕。筹建之初,就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当时天然焦开采在全国尚属首例,天然焦是否属于煤还是非煤没有定论。为此,安徽煤监局不将天然焦开采矿井纳入监管范畴。在淮北市政府的帮助下,筹建处组织人员多次到国家总局、国家能源局汇报说明情况,促成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到项目现场勘查论证,不久给了以煤进行监管的答复。取得这个答复其难度可想而知,其结果增强了新光人的信心。
项目建设前期,条件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工作,筹建处领导王平等人租住在石台煤矿简易的房子里。此后,筹建处人员陆续搬到工地。“当时,在这荒郊野外,没得吃住,我们便租住在农民家中,几张桌子、几张板凳就是全部家当。”林师傅等人第一批入驻工地的,他说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因为心中都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全体建设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从2009年3月18日破土动工到2011年9月,用短短的二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两井落底贯通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喜讯。正当矿井一期向二期建设过渡过程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2011年“9.16”安全生产事故,项目建设嘎然而止。
复工的艰难
事故发生后,股东双方发生了分歧,对进一步的合作失去信心。经过多轮次的协商,2012年7月,淮矿集团同意股权转让,资本退出。2012年8月,集团调入精兵强将,金石矿业新班子成立,原刘东煤矿矿长范国良任公司董事长。
摆在新班子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矿井建设。新建矿井在安徽必须按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与管理。安徽煤监局认为,新光集团没有建设瓦斯突出矿井的技术和能力,不同意项目在现有的状态下恢复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光集团领导、金石矿业领导班子想了很多办法,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闭门羹。在此过程中,很多人已失去信心。“世上没有开不了的锁,解不了的难题”,集团领导给大家鼓气。记得一次集团主要领导向安徽煤监局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时,单单学习批评就达半个小时。为了提高完善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2012年12月,经安徽煤监局审查同意,金石矿业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振兴煤矿和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成合作意见,分别与之签订了《瓦斯治理技术合作协议》和《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指导合同》。在金石矿业具备瓦斯治理能力后,2013年2月4日,安徽煤监局同意金石矿业恢复建设,当时十分振奋人心。
恢复建设需要资金作保证。融资一个亿贷款需要矿权质押备案,安徽省国土厅认为金石矿业没有缴纳资源价款,拒绝备案,但也找不到法律依据,问题僵持不下。在问、盯、緾一个多月后,安徽省国土厅出具报告请示国土资源部对此问题进行答复。在此情况下,新光集团、金石矿业安排人员去国土资源部跟踪问题办理。几轮反复,2013年5月,安徽省国土厅完成了备案手续。金石矿业发扬勤俭办矿的精神,树立“以最省的投入力争最大的产出”这一责任理念,争取更多的“项目效益”。本着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认真抓好投资控制的概算、审查、复核等工作,及时修改、变更、完善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做好变更签证管理,严格审核并上报审批。抓好工程预算及年度结算,加强资金科学运作和合理使用。
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工作也在推进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用具有煤矿建设资质齐全、经验过硬的河南国龙矿建公司和川煤矿建公司进行矿建工程施工。为解决影响矿井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开展好瓦斯参数测定工作,与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了多次洽谈,集团和金石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到沈阳,与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鉴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划”与鉴定合同。根据矿建工程的进展,及时测定了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在组织揭煤和采掘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安全揭煤数十次,做到了瓦斯“零”超限。通过建设单位、科研院所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矿井被鉴定为瓦斯矿井。瓦斯突出矿井“帽子”的摘除是瓦斯安全技术管理质的突破,减少了矿井承压,加快了建设的步伐。
时间的追赶
“万事开头难”。从开工手续初始,一直涉及大量的证件和手续办理工作。刚到异地,人生地不熟,这是办证初期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且类似于项目核准、土地使用证办理等工作基本是无法一步到位,办理流程要从区到市然后再到省,可谓一环扣一环。当时采用了多方了解、多头出动、上下齐动的办法,提高了办证效率。
为强势推进基建进度,金石矿业紧紧围绕集团下达的考核节点,细化责任,倒排工期,与项目部签订施工进度协议,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调动积极性。同时,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四个单位定期召开“四方会议”,协调解决影响进度的困难和问题。为提高建设速度,快速掘进效果提高尤为重要,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围岩性状分析,合理确定支护方案,优化支护技术,减少支护环节;利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合理确定爆破掏槽方式,增大爆破循环进尺,同时强化工序管理和劳动组织,-460运输大巷取得了建矿以来全岩巷、大断面(16.42m2)、炮掘工作面施工月单进水平151.8m好成绩,创新光历史掘进最好水平。
随着项目推进,工程建设、手续办理也逐渐驶上了“快车道”。2013年2月4日井下矿建工程恢复施工;2013年2月18日国龙矿建进入施工井下工程;2013年12月6日,四川煤矿基本建设工程公司正式入井施工;2014年4月25日国龙矿建队伍全部撤离;2014年5月1日,准备工区成立;2014年5月15日,经公司研究、集团批复放弃132采区开采;2014年12月12日,13101首采工作面贯通;2015年3月14日,川煤队伍全部撤离;2015年3月15日,工作面装备形成;2015年3月15日,成立采煤工区;2015年3月25日矿井正式进入联合试运转;2016年2月4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016年2月5日,通过环保设施验收;2016年3月3日,通过竣工验收。
标准化的打造
如何做到既要速度,又保证质量呢?“定目标、多动脑,定任务、多付出,定路线、多走动。”这是金石矿业克服条件变化、实现标准化目标一贯要求。“要做就要做好。”金石矿业领导班子高站位、高标准抓好基建。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始终坚持高标准,严格把好源头关。从抓好职工行为养成入手,通过培训、检查、座谈等形式,把创建标准化矿井的理念灌输给每位职工。在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同时,通过加强巡视、现场检查、旁边监督等方式强化源头管理、过程控制,促进“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行为习惯养成。
在具体推进中,注重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全面推行线性管理,从地面到井下,分专业定计划、定目标、定标准,从电缆吊挂、物料摆放到采掘面,都明确具体要求、推进时间、施工方法,对质量缺陷实行零容忍。哪怕有一个图牌板没挂好,管路有一点不成线,哪个环节不达标,绝不进行下一道工序,并把每天、每旬、每月等不同时间段需要完成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任务清单式管理,对责任人、完成时间等逐一检查落实,坚持每月组织验收,质量不达标的不予验收结算,确保执行不走样、不动摇。
坚持“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原则,安装通风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压风自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供水施救系统、调度监控中心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等系统。
安全是发展的根本保证。金石矿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先后制订完善了几十项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施工单位签订了责任状。扎实开展安全培训,注重现场管理,认真落实跟班带班、隐患闭环管理等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做到系统建设与项目建设同规划、同推进、同落实,夯实安全基础,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承载着新光人太多期望的崭新矿山已真切展现人们面前,祝愿金石矿业明天会更好!(金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