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职工吕家程情怀
他叫吕家程,一位年近五旬的安徽农村的庄稼汉。6年前和他一起来的30多位老乡相继回乡,而他却把从业的根扎在昭阳煤矿,把心血和汗水浇洒在自己的每日工作中,以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和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他那爱矿如家的朴素情怀。
当矿工就意味着多奉献
自从来昭阳煤矿,他一心扑在通防工作上。用他的话说:“我是工人了,矿山就是我的家,当不好主人就无脸进家门。”他把那些繁重的农活留给了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每到农忙季节,妻子总会打来电话。四年中,他只回去两次,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他深知班里人手紧张,太需要人了。妻子没少埋怨,但也理解这位相濡以沫数载的“死心眼”丈夫。
来矿6年多,他没有走过一次完整的探亲假。今年春节,工区听说他多年未曾谋面的女儿回家,特意安排他回家过年。由于工区人手少,他未能成行。在女儿临行前的多次催促声中,他挤出了一天时间,连夜起程回家和女儿见上一面,又连夜折回。去年8月,家里要砌房子,他只请了七天假购置好材料后,便急匆匆地赶到矿里。他把一大摊的事甩给了妻子。
他用行动感动身边的人
“没有真本事,就当不了一个好工人”。说起通风工作,无非接接风袋、水管等一类的杂事。但是每一行都有每一行专业技术。他过去曾有过几年的采煤工作经历。对于通风道是外行。为了尽快掌握技术,他每天泡在井下拜师学友,苦心摸索,反复揣摩,不到一个月,他就能独挡一面。去年2月,工区看他做事认真、事业心强,把他分到难度大的采一工区。采一工区是局部供风采煤,一个面有三个作业点,一条巷道要布三趟风袋,吊挂有难度,水管要随作业点变化着的巷道多处拐弯,他从不挑肥拣瘦,主动承担,并圆满地完成任务。
前年,掘三(1)班与采二工区之间有一段公共水管坏了,当时无人问津。他牺牲休息时间,悄悄的独自一人找材料、扳丝口、焊接头,连续下井三次终于将其维修好。
有时,井下别人分管的头面水管或风袋坏了,打电话上来一时找不到人,他就提前下井帮助处理。别人头面搬家,他主动热心去帮助。这例的事,他不知干过多少,无从计清。
对于通风工在井下作业时间虽然没有8小时的硬性规定,但他每天坚持在6个小时以上,最多的一天下三次井,每月累计都在240多个小时以上。在他的工作履历表里没有星期天,但他从未多拿过一分钱。
他有一颗执著追求信念
吕家程不仅工作上踏实、敬业、勤奋,而且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他虽然不再年少,但他对党的事业执著追求的信念一直没有停止过。十多年前,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于是,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工区、矿里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他踊跃参加。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他从不轻易找领导,自已尽力想办法解决。在他多年工作生涯中,从未有过一次违章作业现象。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严谨自律、不计报酬的企业主人翁精神,深受职工们的敬佩和爱戴,在职工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去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胡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