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浏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光文化 >> 文艺作品
采访煤矿劳动模范的几点拙见

审稿:集团-办公室  吕德勇    上传:陈洋   2015/5/28  人气:119

宣传劳动模范,讴歌劳动者,弘扬正能量,是煤矿企业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作为煤矿企业的一名通讯员,多年来采访、撰写了数十位劳动模范的稿件。在采访过程中经常被他们先进事迹所感动,也经常为被采访者不善言辞、不配合访谈等问题所困扰。在长期的新闻采访实践中,笔者针对煤矿工人特有的性格特点,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在此与基层通讯员分享。

一、超前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在对劳动模范进行采访前,首先做好外围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与劳动模范所在单位职工进行座谈,了解和掌握劳动模范工作业绩、个人荣誉、典型事迹。然后对掌握的素材进行梳理,明确采访方向,准备采访提纲,做到有备而来,从与劳模面对面交谈中挖掘鲜活的素材。被采访者发现笔者对其工作生活非常了解,感觉得到尊重,心情舒畅,主动配合采访,笔者从他的言谈之中,核实已经掌握的素材,又发掘了没有掌握的素材,人物事迹更加丰满,写作时得心应手。

二、想方设法,排除被采访者心理障碍。不善言辞、朴实无华是煤矿工人特有的性格。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往往是坐立不安,下意识地回避问题,导致采访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首先要注意场合,尽量单独交流,避免因人多而造成被采访者紧张;其次是注意提问方式,采用叙家常的方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亲切交流,为他倒茶、递烟,拉近距离,缓解其紧张情绪。在叙家常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诱导采访对象进入之前所设计的采访问题,循序渐进,让采访对象不经意间进入角色。笔者清楚地记得,在采访一名职工时,该职工局促不安,无法正常交流,笔者马上改提问为叙家常,关切地询问该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从闲聊中寻找突破口,慢慢地引入采访主题。

三、善于捕捉,挖掘劳模的闪光点。煤矿职工文化水平偏低,说话条理性差、表述不准确。因此要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被采访者叙述中的每一个细节,善于捕捉采访对象的闪光点。与被采访者交流时,对其言谈举止做细致的观察,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表达方式,要抓住采访的主动权,否则会被采访对象牵着走,采访无功而返。记得在一次采访煤矿通防战线的劳动模范时,该职工说话是前言不搭后语,让笔者云里雾里,不知所措。笔者在耐心倾听的同时,听到被采访者提到风门改造一事,便抓住这件事请被采访者详细交谈风门是如何改造的,顺藤摸瓜详细了解被采访者近年创新成果。因被采访者是这方面的行家,便侃侃而谈起来,笔者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

四、转变作风,深入现场接地气。不少的企业文字工作者,不了解作业现场情况,不熟悉基层职工的工作流程,不懂相关的专业术语,撰写人物事迹材料时,语言空乏、干瘪,不形象、不专业。解决上述问题唯一的做法就是深入现场,与职工打成一片,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拓宽和丰富知识面。只有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撰写出语言生动鲜活、切合实际的好文章。记得在采访一名掘进劳模时,挖掘到该职工在工作面接顶时的感人事迹。可笔者对接顶流程不太了解,无法下笔,便换上工作服到掘进工作面体验接顶作业时的操作流程和作业现场的困难、艰辛。因为有了感性认识,撰写材料时顿有下笔如有神的畅快感。

采访其实就是一项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技巧。只是它形式更专业一些,目的更明确一些。上述几点拙见,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张志军  王俊峰)

顶部】 【返回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OA办公入口

   主办单位:新光集团办公室      


新光集团网V2.0版  技术支持:
德鲁克软件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