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实现煤矿长治久安
——刘东煤矿践行安全发展观情况调查
张志军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安全作为煤矿头等大事,事关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形象,因而在煤炭行业坚持科学发展首先要做到安全发展。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近几年来,始终坚持“安全工作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否定一切”的理念,注重发挥安全责任建设、安全科技投入、重大隐患整治、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等“五大法宝”功效,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800多天,用实践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以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践行安全发展观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客观地讲,刘东矿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加之建井初期恰逢煤矿发展的低潮期,建设资金紧张,矿井简单投产,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薄弱。近几年来,刘东矿抓住煤炭旺销、效益大幅提升的难得机遇,果断调整思路,从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二个方面来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优化生产组织,推行“两采一准”采煤工艺。刘东矿持续实施战略调整,在优化采区布局、确保采掘接替正常的基础上实施减头减面,由最初的12个掘进头减为8个,其中含两个维护头;由原来的三个采区生产减为二个采区生产、一个采区备用。在二个采煤工作面推行“两采一准”采煤工艺。即在保证原煤产量的基础上,优化劳动组合,先后在采二、采一工作面推行“两采一准”采煤工艺,改变传统的三个班次采煤为二个班次采煤,一个班次做回料、推机、整面等准备工作。其主要优点为:一是2个班次生产,能集中人员优势,提高工效,保证计划产量的完成。二是采煤工作面利用一个班次进行准备工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回料,保证回料安全;进行推机、整面作业,提高采煤工作面的质量标准化水准;进行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率;而全矿井也利用这一有效时机,集中进行提升运输系统检修,提高设备、设施完好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大力开展创树样板工程、样板运输线、样板机电峒室活动。先后对南大巷、北七、西三、西二十下采区提升上山按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整治,建成标准化运输大巷;在北七、西二十下采区上山巷道两侧分别浇筑人行台阶、缓坡防滑水泥路面,安装了机械助行器和语音装置,减轻职工爬上山的体力消耗;对-400采区变电所、-260采区变电所变形巷壁进行挑顶、喷浆、刷白,重新浇铸地坪、电缆沟,新改造成功2个标准化机电峒室;为采煤工作面施工材料场、设备峒室、人员休息点,采煤工作面二道全部亮化,添置饮水机、坐凳等,体现人文关怀;对井底废弃的药库进行改造,新掘、扩旧巷170余米,建成宽敞、明亮的井底平巷候车室。
3、加大地面环境整治投入。新建职工休闲广场、地面生活用水水池。对井口工业广场、升旗广场、井口把罐操作间、井口长廊、镀灯房、3.5米绞车房进行装修改造;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新的调度指挥系统;新建女职工浴室145平方米,大大改变了女职工的就浴条件;对男职工浴室、办公楼进行改造,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4、加大质量标准化的考核力度。刘东矿注重发挥经济杠杆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中的作用,实施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安全质量工资占总工资额的35%。以工程质量ABC级评估,旬、月检查验收、单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等方法,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文明环境实行班评分考核,每天公布上墙,月底考核兑现。每年用于质量标准化创建的奖励资金达200多万元,真正做到“安全质量好不好,月底收入见分晓”。
二、以加大投入提高矿井装备水平为主线,践行安全发展观
加大矿井安全投入,提高矿井装备水平,是增强矿井抵御灾变能力的有效途径。刘东矿持续加大安全投入,每年的安全投入保持在800万元左右规模,有效地提高了矿井装备水平和抵御灾变的能力。在地质防治水方面,与中国矿大、西安防治水科研机构长期合作,对北七1002工作面、西二21007工作面、西三10002工作面、-260西运巷、北七1002风巷、U63钻孔及31001等防治水重点区域进行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在科学认证的基础上,确保安全掘进和回采。在通防方面,投入128万元,淘汰了KJ90监控系统,新上了KJ66N安全监控系统并进行系统升级,通过主管部门的验收。目前,全矿铺设光纤电缆30000多米,所有的采掘工作面、机房峒室全部安装甲烷传感器,实现全天候监控。主扇运转、风门开启等实现在线监控。在科研方面与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签订了高应力松软破碎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通风系统优化及瓦斯涌出规律的综合治理、西三提高开采上限及上二带高度的观测等科研项目,提高了矿井的科技含量,努力使科技第一生产力在刘东矿发挥更大的作用。淘汰落后的支护工艺,彻底消灭木支护。采煤工作面二道全部采用钢性支护或锚杆支护,采煤工作面全部采用单体支护、走向长壁法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端头采用双楔铰接顶梁支护,软底板地段,单体支柱全部进行穿鞋,保证支柱支撑力符合要求。在机电方面按照《机电设备淘汰工艺名录》要求,投入近1000万元,淘汰各种机电设备243台(套),更新设备396台(套),新更换了二趟入井主供电缆,主要提升设备全部按期进行性能测定。全矿轨道全部更换为22Kg轨道,运输交叉口、弯道安装了语音报警装置。先后投入皮带8台套,实现采区运输皮带化。必要的安全投入,为质量标准化创造奠定了基础,也为刘东矿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三、以整治事故隐患打造“平安刘东”为主线,践行安全发展观
“隐患不除,事故难免”。刘东矿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副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隐患整改小组。下设顶板管理、提升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将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内容根据职能划分全部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单位。正常开展隐患排查整改活动,制定各专业的隐患排查整治计划,完善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资料,实现隐患排查整治的闭合管理。矿部每周召开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会议,对全矿的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汇总,落实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对重大隐患,矿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会办,派专人进行跟踪督查,直至隐患消除。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利用信息网络工程技术,构建隐患治理信息网络平台,每天对管理人员下井反馈的隐患进行整理,发布到矿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上,落实相关单位及时登陆查询并进行整改。安全员每班次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实现隐患排查、汇总、整改、复查、反馈等闭合管理。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在井下遇到特殊问题时,分管安全、生产、技术等矿领导,带领有关管理部门到现场办公,落实解决问题。在采煤工作面进行搬家调整、过巷开采、37202放水巷回收、西三轨道上山维护、37202、21007皮带机巷的维护等重点工程项目作业过程中,生、安、技等部门管理人员分三班次到现场跟班监控,直至隐患消除。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工程,在人员安排、资金落实、措施制定等诸多方面向隐患排查治理工程倾斜,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以弘扬安全文化构建和谐矿区为主线,践行安全发展观
建设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最高境界。刘东矿结合矿情实际,提出了“安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影响一切”的安全理念,系统地阐述安全作风、安全态度、安全信条、安全愿景等安全文化内涵,丰富了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并对职工进行系统地理论灌输,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全矿职工配发具有企业安全文化内容的《学习笔记本》,认真开展“每日一题”、“每月一考”为主要形式的安全文化培训,不间断地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养。在地面和井下各生产场所构建安全宣教视觉系统,地面以工业广场、综合办公楼为主,在员工生产工作必经的道路区域、日常生活聚集的公共场所,设立安全理念牌板、安全文化宣传栏和企业理念宣传标语;从井口到井下大巷,直至作业采区,建立了安全警示、安全祝福等安全文化长廊,不间断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文化熏陶,构建浓烈的安全文化氛围;利用《新光通讯》、广播、板报、画廊、网站等载体,开辟了安全宣传专栏和安康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阵地;创建工区安全文化建设园地,开展班前安全宣誓、进行安全祝福,建设日常安全亲情教育园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使“刘东特色”安全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五、以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践行安全发展观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刘东矿一是建成严密的责任体系网,构建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保障工程,努力形成人人自警、个个自控、时时自律的良好局面。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着力推动区(科)长、班组长两个责任主体建设,把安全效果和他们的收入、评先、晋级挂钩,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三是建立健全领导分工负责制、部门业务保安制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四是突出抓好专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以全新的安全理念引领,确立“责任有刘东,刘东必负责;安全有刘东,刘东必安全”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零”事故工作机制。五是把“市场化”观念纳入到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之中。按照严制度、严管理、严考核、严奖惩的原则,建立起标准科学、制度严谨、考核严格、约束有力的安全制度体系。在安全考核机制体系上力求创新,进一步细化安全目标管理,从严落实责任,坚持严管重处的原则,巩固反“三违”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反“三违”约束机制,形成“高压线”政策,推动反“三违”工作形成制度化。通过经济杠杆,调动职工抓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让“上标准岗、干放心活”逐步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刘东矿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安全投入、矿井隐患治理、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煤矿才能保持健康稳定地发展,真正实现煤矿安全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