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朦桃花嫣时光匆
——浅谈电视散文《烟雨桃花潭》
拂去城市的喧嚷,回归脱尘离俗的盎然。电视散文《烟雨桃花潭》牵着人心,乘一叶扁舟,披烟雨青蓑,望桃林浅藏的古碑小筑,忆那年被多情伤了的离别。烟雨一重重,山水一重重。千里烟波,两岸歌。执手相看泪眼,便纵有千尺潭水,又怎及你我深情。
时光不再,逝者如斯,烟雨却依旧朦朦。导演通过对画面色调,镜头转化,以及音乐的穿插配合运用,透过散文那一抹淡淡哀思,向人们展现了,那依旧嫣嫣的桃花与不知静候谁人的潭水……
导演分别拍摄了白日,夕阳与静夜的水面,使原本单调的的空镜头景物,有了时间的转化。另外本片作为纪实风格的电视散文,故多采用自然光,这也恰恰使白日与黑夜的光线产生落差,使冷色调和暖色调自然的过渡,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也使时空充满了张力与层次感。不管是在白日还是夕阳,或者是黑夜,粼粼的波光总是灼灼的耀眼,它巧妙地配合着散文的叙述,诗化却又质朴平缓的寄予着深情,似乎也是在告诉着人们,烟雨从未洗褪桃花潭千年岁月的光华…….
散文的作者用尽淡雅,清新却又古朴的笔墨去展现李汪的深情,风景的秀丽;导演也用尽长镜头,以划入,划出,雾化的剪辑手法,以及推,移等运动镜头,追忆那时千种的风情,去展现桃花的靥笑,谭水的静好。导演多以大景别移镜头去展现桃花潭风景的全貌,广阔的空间扫去怀古的感伤,融入了博大的情怀,舒缓的长镜头也奠定了本片抒情的基调。推镜头步步深入以浅景深突出着娇艳的桃花,同时以移动的慢镜头跟随着飞鸟,配合本片舒缓基调的同时也使画面充满着诗意。不禁让人感叹,那灵动的桃花潭动静皆宜,明明就是李可染的山水画却又为何会蹁跹着飞鸟?
以外,导演巧妙运用稚嫩的童声字幕配合干净简洁画面,营造出清新纯澈的秀美感,让那股千百年积淀下的隽永沁人心脾。声化同步,悠扬灵动的极富描绘性的音乐,配合沉稳的旁白,扩充了画面的容量,赋予文字以质感,渲染了山水的所向人们传达的旷世情愫……
透过电视散文《烟雨桃花潭》,你是否看到了那蒙蒙的烟雨,是否看到了那花开后花又落,巧笑嫣然了千年的花朵,那静候千年的潭水饱含了谁的深情,皎月陪着磷光又寄托了谁的寂寞,潭水拍着苍老的崖壁还念着万家的酒香,念去去,此去经年,只道时光匆匆,执手相看泪眼,便纵有千尺潭水,又怎及汪伦踏歌送别的深情……(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