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闲来有空,拿起以前的书随便翻翻,看到了《为学》这篇文章,越读越觉得道理深刻,受益匪浅,其中“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阐明了清代学者彭端淑的观点,他又用事例论证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
一个人天资昏昧,才能平凡,如果他每天坚持不懈地学习,持之以恒,当他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你会认为他昏昧、平凡吗?而一个人天资聪敏,才智过人,但他自以为天分很高却不努力学习,整日满足现状,一生庸庸碌碌,难道你会认为他是天才吗?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的非凡能力,哪一个不是他们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竭尽全力,备尝艰辛,终于成就了大业。如果光立下雄伟大志,一味强调客观条件而不为,就会一事无成。这些都是“为”与“不为”导致的差异。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想办一件事,嫌麻烦,一拖再拖,往往错过良机后悔不已,有时一下决心,把很难的事情也做好了。
天下之事本无难易之分,主要看你肯不肯去做,做了,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反之,不做呢?再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很难,所以不能只“想”不“做”,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脚踏实地,不断奋进,创造美好的明天,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王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