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观《寻路》有感
选择信仰很艰难,能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尤其在逆境中坚持信仰、忠于信仰不动摇更是难能可贵。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共产党员夏明翰在武汉因叛徒出卖被捕,敌人动用各种酷刑,夏明翰宁死不屈。两天后,夏明翰被押到刑场。临刑前,行刑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笔!”他拿起笔,写下了鲜血凝碧、万古流芳的信仰之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从容走向刑场,慷慨就义。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对真理、对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对革命前途必胜的坚定信念。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短短三年里,夏家一门就有五位烈士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壮烈牺牲。
在夏明翰牺牲前一个月,他弟弟夏明霹在衡阳开展游击斗争时被反革命武装逮捕,英勇牺牲,时年不足20岁。
在夏明翰牺牲后的第二天,他的另一个弟弟夏明震在领导湘南起义的斗争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
三个月后,他的妹妹夏明衡在湘南遭遇反革命武装的搜捕,从容就义,年仅26岁。
两年后,他在红军某部任指导员的外甥邬依庄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在党的历史上,像夏明翰这样全家为党的事业付出巨大牺牲的先烈还有很多很多。毛泽东一家,有6位亲人为革命牺牲:夫人杨开慧、长子毛岸英、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侄儿毛楚雄。贺龙一家有5位烈士,包括父亲贺仕道、弟弟贺文掌、大姐贺英、二姐贺戊妹、妹妹贺满姑,贺氏家族则有109位烈士,贺氏宗亲一共有2050位烈士,堪称“满门忠烈”。韦拔群,与毛泽东、澎湃并称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的壮族英雄,全家24口人,有17人为革命付出生命。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满鲜花。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党在山东的组织创始人之一邓恩铭在济南被捕。邓恩铭作为山东党小组的代表出席了党的一大,当时才20岁,是12名正式代表中年纪最轻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在狱中2年多时间里,他始终坚持斗争,曾两次组织越狱,使7位同志脱险,但他自己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未能越狱脱险。1931年4月5日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0岁。在狱中,他给远在贵州的母亲写下了《诀别》一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不惜唯我身先死”,这就是共产党人面对生死抉择的气概;
“不惜唯我身先死”,这就是共产党人从弱小到壮大的秘密;
“不惜唯我身先死”,这就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深知,人生是短暂的,而信仰能赋予短暂的人生以永恒的意义。为国家民族而死,死得其所。只有理解他们崇高的信仰,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
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而奋斗。为崇高理想而牺牲的共产党人,用奋斗书写信仰,用鲜血浸染信仰,用生命守护信仰,即使他们的肉体离开了人间,精神却流芳百世。
同时,他们的生命,并没有白白付出,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最后终于胜利,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罗建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