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安全故事:
煤矿救护的故事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偶有事故发生。在事故现场的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工伤急救处理“三先三后”的要求,积极稳妥地组织自救、互救,尽最大可能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我20多年煤矿生涯中,耳闻目睹几起围绕救护发生的故事,现娓娓道来,希从中吸取教训。
沉稳的老杨
由于年代久远,具体的时间已记不清了。老杨出事那天,我第一时间勘察事故现场,亲自组织人员把老杨送到医院急救,老杨的沉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杨是采煤工区的电工,出事那天,老杨在-300候车室等候人行车下班,运料的副下山下来一料车轨道,2名运料工推不动,热心的老杨主动上前帮忙,谁知满载轨道的料车在拐弯处重心不稳倾倒,将躲闪不及的老杨砸伤。急救时,现场的工友准备伸手将瘫倒在地的老杨扶起来。老杨急忙摆手制止:我骨盆受伤了,快去取担架,不能硬拖;抓紧汇报调度室……担架到现场后,老杨不要工友抬,自己轻轻地挪上担架。他还说:我是退伍军人,是B型血肯定没错;我小肚子涨人,一定是内出血了,直到昏迷过去……事后证明,正是沉着稳重的老杨,准确地说明自己的伤情,为急救提供宝贵的依据,避免了可能因救护不当加重伤情的意外发生。
慌慌张张惹大事
小苏个头不高却很健壮,皮肤白皙,精心修剪的小胡子引人注目。他在城市打过工,养成了文明、整洁的习惯,衣服、被褥总是一尘不染,深受大伙好评,也常有妙龄少女向他送“秋波”。出事那天,小苏在班长的带领下,几个人在处理巷道贯通点的积渣。突然发生冒顶,掉落的矸石将正在弯腰作业的小苏腰部砸伤,大伙一下,慌了神,急忙救援。班长力气大,一把夹住小苏的两臂,顺着坡度一口气拖行几十米。后经医院诊断小苏为腰椎压缩性骨折,下肢瘫痪。得知伤情后,小苏不再配合治疗,他拒绝饮食,甚至连一口水都不愿喝,他拒绝服药,连打的吊滴也多次被他拔掉……,没过多久,小苏便凄惨地离去。工友们也常常叹息、悔恨,抱怨当时太慌张,埋怨急救措施不正确,加重了小苏的伤情。急救常识告诉我们,骨折,尤其是腰椎骨折的伤员,一定要先固定后搬运。
往事不堪回首。亲爱的工友们,一定要牢记工伤急救“三先三后”原则,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再搬运。同时,一定冷静、冷静、再冷静。(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