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陈重,是豫章宜春人。他有一个好朋友叫雷义。两人少年时代同在一起读书学习,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太守知道陈重有才德,便将他举荐为孝廉。但是,陈重觉得雷义的品行比他更高,认为应当让雷义做孝廉。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太守,让雷义去做孝廉。
太守没有答应他,陈重就前后写了十几封书信去,太度非常坚决。最后,太守也被感动了,就在第二年将雷义也举为孝廉,让他们俩都在郎署为官。
后来,官府又将雷义推举为茂才。这一次是雷义觉得自己的品德不如陈重,心中感到十分惭愧。
于是,雷义向刺史建议,把茂才让给陈重。但是刺史不答应他的请求。雷义十分为难,去吧,对不起朋友;不去吧,对不起刺史。无奈,他就假装得了疯病。为了能够装得逼真,使太守相信,他便成天披头散发,满街乱走。这样一来,刺史只好取消了对他的举荐。
陈重和雷义的两人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都非常赞赏他俩的友情,说:“胶与漆粘在一起,可谓非常牢固,但是,仍然比不上陈雷二人的友情。”
这则《陈雷胶漆》的典故读到此,实在是感慨万端。先贤们的这种重情重义、唯才是举的品德,不由人不肃然起敬。陈雷二人的相互敬重、相互谦让,不是虚伪的、恶意的,他们敬重的是才能、品行、操守,都认为不如对方;他们谦让的不仅是孝廉、茂才的官位,而是反映他们做人的道德、品质。
当今的我们能从这则典故中得到什么启发呢?(陈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