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安全故事
不识预兆留“遗恨”
提笔之时,上网搜索“预兆”的意思,是指事情发生前所显示的迹象,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中国人是非常注重研究预兆的,“瑞雪兆丰年”可谓是老少皆知。《煤矿安全规程》266条详细地解读突水预兆: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工作,采取措施,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威胁地点的人员。在我20年煤矿安全管理生涯中,经事后了解有2起突水事故预兆明显,令人扼腕跺足的是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井巷深处留下千古遗恨。
1993年5月,某矿发生了一起死亡6人的突水事故。事故的幸存者至今都不愿意回顾那痛苦的往事,我从几个侧面了解到一个真相:发生事故的地点是一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在打眼过程中,煤壁就出现渗水、片帮等突水征兆,因该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采掘过程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放完掏槽炮后,放炮员发现迎头涌水量增大,就向当班班长汇报这一情况,请示是否继续放炮?当班班长没有向调度室汇报,也没有察看现场,而是命令继续放炮。刹那间,巷道与老塘贯通,老塘积水汹涌奔流,淹没邻近的下山采区,造成事故……
无独有偶。1996年3月,集团另一矿发生同类型的事故。该矿水文条件简单,职工缺乏防治水意识。事故班为上山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掘进,采用搪瓷溜槽自滑联合矿车运输煤岩。在打眼过程中,迎头巷道底板出现细微渗水,煤层灰暗、潮湿;施工底板眼过程,炮眼出水;这一切都没有引起当班班长、安全网员、安全检查员及现场作业人员的重视。放完炮后,职工们在紧张地出矿渣,由于先前的底板少许渗水,煤炭不能自溜,干活异常吃力。此时,当班班长在最贴近迎头的地方擢煤,发现底板渗水加大,不但没有引起他的警觉,反而兴奋地告诉大伙,渗水大,出煤快,今天能早些下班。就在此时,迎头上方原运输巷近百米积水突然下溃,水流挟带着煤矸滚滚而下,将正在作业的4名职工冲得七零八落,造成当班班长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
往事不堪回首。流逝的岁月,似乎已抚平伤痛的记忆;旧事重提,似乎有揭开伤疤有嫌。我想大声疾呼的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都有预兆,我们要重视安全知识学习和掌握,作业过程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和判断细微的变化和预兆,要准确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带领职工避险自救,绝不能让悲剧重演。(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