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盐城城市规模还不大,一条建军路还是盐城的主干道。1993年秋的一天,忽然有200多个伤残人员出现在盐城的大街小巷,向建军路上原集团煤矿职工招待所集中,夸张地讲真是:满城尽是伤病员。那一幕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永恒的回忆。
1993年秋天,我时任利国矿安监站内勤。在内勤岗位工作期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集团组织的那次工伤鉴定。记得那是集团公司与盐城市劳动局协调第一次大规模地处理历史遗留的工伤申报问题。我负责利国矿工伤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填报工作,由于申报工伤的职工有近百人,矿里抽调3名同志协助我搞资料。在集团机关会议室,原盐城市劳动局负责工伤审批的领导审阅资料眼睛都看花了,干脆让我们自己签字,他负责盖章。此次工伤鉴定地点在盐城市建军路集团原盐城煤矿招待所,利国矿、韩场矿、殷庄矿、南庄矿等几个矿200多个工伤一齐集中到在大院,打破招待所往日的宁静。我负责利国矿工伤人员的《鉴定表》发放、来回路费及餐费发放工作,第一次看着这么多工伤职工排队站在我面前,心里禁不住发酸,泪水模糊双眼。有一位脑外伤的职工是4-5个壮汉用担架抬着来的;有几位截瘫职工是坐着轮椅推来的;有位双目失明的职工是妻子、女儿搀扶着来的;有几位拄着双拐下肢截肢的工伤职工在人群里穿梭,双拐重重地撞击水泥地面,也重重地撞击我的心灵。当时负责工伤鉴定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胡安华动情地说:从事医疗工作20多年,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接触到一个单位这么多的伤员,煤矿工人真的太苦了!
原本健康的人们,就是因为事故而伤残。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激励自己:干一天煤矿,就要尽心尽职抓好安全。(刘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