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浏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光文化 >> 新光人物
破解难题的技术科长

审稿:集团-办公室  吕德勇    上传:zhl   2009/6/4  人气:842

破解难题的技术科长
——记盐城利国矿技术科科长杨金台
  杨金台是盐城利国煤矿生产技术科科长、工程师。在他主持生技科工作的时间里,是矿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条件越发艰巨复杂的时期。几年来,他带领全科人员向科技要产量,要安全,2008年,矿井年产量稳中有升,实现了安全年。今年以来,全矿的安全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态势,他个人赢得了领导和职工的赞扬,获得了“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六好职工”等荣誉称号。
  探找资源,较好地回收资源,是杨金台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利国煤矿与其谈探找煤源,不如讲在贫脊的土地上“拓荒”。省安全监察局一位领导在一次检查利国矿采三工作面时,不无惊讶地称道:“这样的薄煤层你们也采,有什么样技术支撑?”利国矿由于七层煤受燕山期岩浆的改造,在形态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杨科长带领生技科人员多次认真研究分析矿井深部岩浆侵蚀区煤层的赋存规律。通过合理巷探工程布置,不遗余力探找资源,先后对七层-350区域、对-400区域、对七层-315西进行探找,挖潜资源近8万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边角残煤开采技术含量较高,在他的牵头下,加强了对七层煤柱及八层东边角残煤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科学的开采方案,全面推广倾斜开采及无煤柱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回收资源,成功地回收了边角残煤5万余吨,为企业增效2000余万元。在去年全国煤炭资源回收率专项检查中,省国土厅有关专家对利国矿资源回收技术给予较高评价。
   利国矿矿井老化,水平深、地压高、资源赋存条件不良,给安全生产带来许多技术难题。如何破题,化解矛盾,保证生产秩序的有条不紊?杨科长常常费尽脑汁,食不甘味。利国矿原有采区系统不尽合理,一方面制约了生产能力的发挥,使既有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释放;另一方面,给安全生产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一度时期,煤炭产量上不来,安全不可靠。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下定决心,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多次深入一线,有时在现场班连班,通过周密的观察、测量、分析,详细掌握了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反复分析论证,他从安全、经济的角度加以考虑比较,最终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改造工程实施以后,很快见效。“小型煤包”开采是利国矿煤炭开采的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深部煤包赋存比较复杂,形状变化不一,顶板岩性较差,传统的开采方法不适应。为寻求最佳开采方案,他一头扎进现场,探索深部煤包赋存规律,掌握煤包赋存的特点,并查阅国内外大量关于“鸡窝煤”的开采资料,针对利国矿不同煤包构型,他确定了不同的开采顺序和开采方法,辅以全面推广锚索在煤包顶板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煤包的安全开采。受深部水平开采的影响,利国矿巷道变形严重,无疑增添了维护工作量,影响了矿井生产的正常接续,为解决这个问题,杨金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将个别头面化整为零,多点开花,解决了维护点多,头面分不过来的问题,保证了均衡生产。他还不断推广优化锚杆支护设计、施工设计,全面应用单体支护技术、锚杆锚网成套技术。几年中,在他的直接主持下,较好地解决了过巷开采、煤柱回收、深部巷道支护改革一道道难题。 (于军)
顶部】 【返回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OA办公入口

   主办单位:新光集团办公室      


新光集团网V2.0版  技术支持:
德鲁克软件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