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识“条、饼、万”起,我对麻将就没有好感,厌恶至极。感觉百害无益,原因有八:
1、丧失礼数。四位麻友只要上了场子,眼里只有牌,即使是自己的父母、至亲娘舅十年未遇、千里重逢,最高礼数是抬头看一下、招呼一声,余下便是继续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管你七大姑八大姨饿不饿,任你沿途奔波累不累,不敬烟、不倒水,无暇搬凳、没空让座。
2、疏于教育。儿女绕膝,不是抱怀中亲吻,不是辅导、监督功课,而是整日午后沉醉在麻将之中。孩子衣服玩湿,满身泥巴,甚至蜷缩角落睡着都不得而知;孩子放学回家,冷了、饿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得而知。为了眷念的围城,一切抛之脑后,如遇牌时晚点,孩子还得转变角色,放下书本完成烧饭、喂猪、赶羊等繁琐家务。
3、疏于农田管理。有人曾评价“越是穷的地方,赌钱的人越多”,此话是能得到验证的。农村四、五十岁的壮汉、壮妇,春夏秋冬的首要任务是麻将,午饭未吃好,就相约东南西北风,收拾碗筷的任务就落实在儿女身上。农田草要除、肥要施、虫要治、水要排,这一切都得将“瘾”过后,才能抽出时间过问。没有心思搞经营、不肯出力去打工,为了捍卫神圣的麻将,靠天靠地靠运气收获。
4、脸皮厚。生命亦可贵,麻将价更高,若要二选一,前者随手抛。只要有了麻将,无论是夫打妻闹孩子哭,都不忍拒绝将友的相邀,无法挡住赶场的脚步。往往为了心爱的麻将,就算家庭矛盾升级、鸡犬不宁,夫妻反目成仇,甚至妻离子散,都动摇不了此信念,坚守“宁为麻将死,不弃麻将生”的超级理想与信念。
5、皆说“运好”。每日每场麻将下来,别人问到战况如何,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没输”,这是麻将人一贯的工作作风,再输也是赢。即便是口袋空空、债台高筑,也绝不嘴软。
6、麻友“多多”。每每三缺一时,他(她)总是主动热情的甘当第四者,人缘好、机遇多,为了那三人不冷场,总扮演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第四队员。无论家中有多少事,总是放在一边,就算是开家长会。
7、“乌烟瘴气”。在场上往往错说一句话,错出一张牌,争得面红耳赤、大动干戈、骂爹骂娘、赌咒发誓永不再进将场,永不和对方为将友。然二日、三日……,一切恩怨付东流,麻将心中留。吵、骂都是浮云,玩的是正能量。
8、利令智昏。有些大、小老板、国企老总、人民公仆,利用手中的钱、利用手中的权,场上一坐,一掷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豪赌,家中不过瘾到风景名胜地,国内无兴趣,到澳门决一雌雄,最后血本无归,一步一步迈向罪恶深渊,弃家进牢房,悔恨泪水长。
有的人由中年迈入老年初级阶段时,瞬间对麻将改变了看法,油然而生敬意。它不但是赌钱的工具、输赢的战场,已升华到另一高度:老人的娱乐天地,老人解寂场所。
空旷的农舍、偏远的山村,远离喧闹的城市,儿女大了,外面求生谋业,孙子孙女入学住校,留守只有孤独的老人。没有公园,没有戏院,有的是看一辈子的五谷杂粮,忙了一辈子的空野农田,说话只能是形影相伴的二老。
为了释放思儿想女之苦,唯一的解闷方法就是麻将。四位老人静静地坐在一起,五毛一块,不吵不喊,那不是赌钱,而是聊家常、叙趣事,半天光阴很快流过。现代的日子好了,不愁吃不愁穿,老人用宽广的胸怀放飞了儿女,留下自己行动不便且弯曲的身躯看屋守园,相伴的只有麻将,在麻将中寻找乐趣,在麻将中暂忘对儿女的思念。
谁都有儿女,谁都会变老,不变的是晚年的孤守、寂寞。感谢麻将,你替儿女尽了一份孝心,你陪老人欢度晚年,有了你的相伴,儿女在外创业心也踏实,有了你的相伴,老人又可多活十年、二十年。
世上万物,有利有弊、有功有过。(罗建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