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时,我22岁,他25岁。我想,他的岁数比我大,一定会很疼爱我。
相恋时,我们相约去相山公园游玩。中午,我们饿了,他请我吃饭,在公园外的市区一个小饭馆里,我点了一个京酱肉丝,并且歪着头告诉他:“这是我最爱吃的菜”。他笑了,说:“那有什么吃头?咸不拉叽的,葱味冲鼻”。他点了一个清炖排骨,用充满怀想的语气对我讲述他小时候第一次吃清炖排骨时的激动。他说,这是他最爱吃的菜。我笑,说:“这有啥吃头?淡不拉叽的,一点味都没有”。
菜上来了,他只吃清炖排骨,我只吃肉丝、葱丝。我才意识到,他是“蛮子”,我是“侉子”。
谈婚论嫁时,母亲曾问我;“你们连吃饭都吃不到一起,以后怎么在一起生活呢?”
我却这样想,吃饭嘛,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微小的细节,我爱他,这是最重要的。
我就这么欢天喜地、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他。婚后,我深知要做一个好妻子,赢得一个男人的爱,必先讨好他的嘴,才能稳住他的心。我充满爱心地为他做菜,也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慢慢地,我学会了在菜中放一点糖,据说糖有增鲜的功效。记住了少放盐,因为盐过多容易导致很多疾病。只是很奇怪,他依然是那么爱吃清炖排骨,却不大愿意吃我做的清炖排骨;而我依然是对京酱肉丝情有独钟,他一点都不上嘴。
多年后的一天,为了同样的这两道菜,发生家庭矛盾,口角相向、差点拳脚相加。他那时在销售科,一赌气离家出差二十多天。
没有他的日子,我吃啥都不是滋味,做菜时有意多放盐,直到咸得无法入口,直到涩得眼泪直流。然后,我炒菜时放很少的盐了,烧菜时,放糖做清淡点。一有空闲时,我尝试做清炖排骨,认真琢磨怎么做才好吃,慢慢地、做熟了,色、香、味都很好了。
度日如年的二十多天,当他回到家时,我特意给他做了一顿绝好的清炖排骨。他打开包拿出在外面饭店炒好的京酱肉丝。那一顿,他光吃京酱肉丝,我只吃了清炖排骨。
后来,他说,二十多天里,他认真尝试去吃这道菜,每天都吃,发现原来这道菜也很好吃。我们相拥无语,为了接受吃一道对方喜欢的菜,花了多少年功夫、费了数十天的折磨,才吃出其中的味道。
现在,他父母都来到这里生活,一大家人也都非常喜欢我做的菜,离不开我做菜的味道。正是一道菜化解了家庭的危机,换来了欢乐祥和的幸福生活。
而生活中的五味杂陈需要双方花费一生的心血慢慢地去品味,慢慢地来融合。愿所有的家庭在任何时候都能互谅、互爱,共同建设我们的和谐幸福的家。(任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