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刘东征程征文之三
回想打造“新光1号”品牌的岁月
1997年,刘东煤矿成立组建销售科,办公地点在风井篮球场边上的一间简易工棚里,条件相当简陋,五人一间办公室,两张办公桌,一张长条椅是接待客人的。
其实当时出得煤很少,一个月只有几千吨工程煤,煤炭品质优好,只是矸石太多,占到五分之一。客户多为小客户,比较挑剔的,买煤时总要说出很多话来,装好车子还要再三讨价还价一番。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当时全国煤炭积余太多,市场销售相当困难。为建立市场信誉,创建“新光一号”品牌,经营矿长宋政带领我们上车拣矸石。装运煤炭时,宋政同志以身作则,他率先爬到车上拣矸石。那时的装车工是油坊村的老百姓,他们用铁锨一锨一锨往车上装,十几辆卡车围绕煤场排开,每辆车子有七八个老百姓装车,销售人员、拣矸小工都上车拣矸石有时也分不过来。老百姓看到好不容易装上车子的矸石又被拣出撂下车子(矸石偏重过磅时压秤),老百姓就很生气,故意用铁锨将煤炭往拣矸人身上撒、砸。拣矸石的人经常被煤从头撒到脚,煤块、矸石砸到身上很疼痛,一卡车煤装好时,拣矸人汗水和着煤灰全身都黑透了,有时还伤痕累累。等一批车子装好后等下一趟车子时,宋政就耐心地做老乡的思想工作:人要将心比心,人家花钱买煤,矸石多就亏本,以后客户就不再来买煤;矿上利益受损,就不让你们装煤,大家利益都会受损,不能因一时得失失去长久的利益。经过说服教育,加上销售人员坚持上车拣矸石,老百姓也觉得费好大的劲装上车的矸石又被拣出撂下出力不划算,就自觉的分选后再装车。很多用户看到这种情,发自内心的信服。从而保证了市场的信誉,开拓了市场,建立了用户群,为以后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投入试生产之初,销售人员便骑着自行车在淮北范围内调研、开发市场,寻找价格高、适合使用“新光1号”煤种的用户,逐步建立了淮北市热电厂、淮北电厂、淮北焦化厂等大小厂家十多家,以及顺达、淮北商贸等六七家流通公司。随着淮北市场的稳定、煤炭产量的增高,煤炭销售一方面凭借汽车向周边(宿州、永城、徐州等地)拓展业务,另一方面到徐州利用京杭大运河向淮安、苏南等地发展,再沿着水路拓展到盐城、南通等地;再一方面利用铁路发运到连云港、南京等地用户。随着矿上用户的增多,煤炭市场信息量扩大,结合用户反馈的意见,销售人员每月对周边矿(安徽淮北、宿州、亳州,河南永城,江苏徐州,山东枣庄、济宁、兖州等地矿区)进行调研,为矿上及时调整定价提供依据。
发运煤炭时,虽然签订合同时规定运输公司保质保量运送,销售人员还要正常押运装煤车辆送货至交货地点,对周边的厂、车站、码头情况进行调研做到了如指掌,里程多少、车辆的大约油耗、需要的费用、哪里易罚款、罚多少、煤车的路损多少等熟记于心。当时经营矿长宋政也经常押车掌握了解情况。记得有一次,我押一批车辆走后,有一个车子因为坏了修理晚点才开始装车,等发车时已是夜里11点多了,他没有惊动其他人,亲自押车送货到徐州港口,由于躲避车辆的检查,夜里3点多才到徐州港口,在过磅、卸货、购买黄沙时,他只在港口休息室地毯上休息一会后又坐运煤车返回。在历次装、运费调整谈判中,运输公司的人员都无法说出每项实际发生费用的构成,而矿上从销售人员到经营矿长对每项费用构成都一清二楚,定价往往最合理保底运输公司的人还无话可说。
如今刘东煤矿经过达产、技改、再达产,已经年生产煤炭五十多万吨,不再局限于原煤销售,增加了洗煤厂,年入洗煤炭三十多万吨,除了主产品精煤旺销外,矸石、煤泥、煤沙、中煤等都有很好的销售渠道,极大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郭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