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医院都设立了音乐治疗室。这是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的音乐疗法,实实在在地走进现代人生活的又一证明。那么,音乐与人的健康到底有着怎样的有趣关系?音乐又为什么能用来治病的呢?
据有关资料介绍,音乐是能影响人的情绪的,还能对人的行为、智力发育和人体健康产生微妙的影响。因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音乐本身是一种具有一定振动频率的声波,当其通过听觉器官和神经进入人体后,便会使体内的相应细胞产生共振,从而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增强免疫功能。而音乐作用于人的精神系统,则会使人的生理活动产生积极的生理调节,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故音乐对人的心血管系统、腺体分泌功能、消化功能、肌肉紧张程度等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对治疗疾病与养生保健都有很好的效果。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风格的音乐,又有着安神、镇静、兴奋、仰制、镇痛、调整心率等不同的作用与疗效。实践证明,音乐疗法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仰郁症、焦虑症、肠胃不适、食欲不振、精神疲劳、中风后遗症、更年期综合症及慢性疾病、康复、孕妇胎教、青少年益智、身心保健等均有显著效果。
一般说来,优美、安静、典雅、舒缓、柔和、悠远的音乐,适用于治疗阳气偏旺、肝火上升、阴血偏弱的疾患,有助于呼吸道平稳、心跳脉率正常、血压下降、精神放松、情绪缓和、烦恼消除和心情愉快;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音乐,多用于治疗阳虚阴盛类的疾病,如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声低息微、体质虚弱等。据科学家研究还发现,因音乐可调节人的植物神经,故听音乐六十分钟左右,音量控制在七十分贝以内可治疗多种疾病。如让我们来看一些音乐疗法的“处方”吧:优美抒情的竹笛独奏《姑苏行》可用于抑郁症、失眠、胃病、哮喘及健忘等病症的康复保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化蝶》,对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人有很好的康复保健作用;古琴曲《梅花三弄》,可降低血压;斯特劳斯的圆舞曲等轻音乐,可放松情绪、安抚心灵;贝多芬的奏呜曲、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及严肃的古典音乐,可治心绪不定,使人摆脱烦恼;西贝柳斯的《悲哀》圆舞曲、莫扎特的《蓝色狂想曲》,可治疗忧郁症;进食时听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帕格尼尼的《大提琴奏呜曲》和洗星海的《黄海大合唱》等,可帮助肠胃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治疗食欲不振;饭后、睡前听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和西部交谊舞曲,可治疗便秘、癔病。当然,在实施音乐疗法时,音乐处方是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心理测试后由医生据病情开具的,医生还会在患者听音乐的同时结合电疗、针灸、磁疗、按摩等,使疗效更为显著。不过,也不是所有音乐都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有些音乐甚至还会危害人的身体。如一些国家所流行的“现代派”劲音乐、重金属音乐及音调怪诞、乐声刺耳、节奏疯狂、振耳欲聋、充斥噪声的音乐,则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受到强烈刺激,甚至会破坏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加速心肌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损害听觉器官的。
但总体来说,音乐是有益人体健康的。(马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