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奏凯歌
——刘东煤矿组合悬移支架入井组装运行工作纪实
从3月26日至4月21日,刘东煤矿用短短25天时间,多个单位联动、60多名职工通力协作,在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创造了将90多架、2000多吨新型整体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安全入井,顺利装面成功试运行的记录,谱写了一曲同心协力奏凯歌的动人篇章。
这是一曲通力协作的凯歌
3月初,47201工作面装备新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切眼已完成施工,预留30多米、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正在以每天1.2米的速度在推进;生产厂家大型载重卡车不断地运来一车车支架、配件,矿物资广场堆满设备材料。“不能影响主采工区生产、不能影响全矿安全生产”,这一难题摆在全体刘东人的面前,考验着刘东人的智慧。众所周知,刘东矿的主井为混合井,提升能力已达极限,不能专门安排时间让新设备下井;各单位都要正常生产,无法安排专门人员运送、安装设备。该矿领导运筹帷幄、巧妙安排,成功地破解这一难题:机电科机保运班负责悬移支架顶梁钢板上运料车立式固定、井底车场调平工作;运输工区负责利用走钩空暇时间运输设备;通防科救护队每天负责装运30根支柱、4车配件;掘一工区抽调4-5人负责采区车场至切眼的设备运输工作;准备工区负责中、夜班,机电科负责早班切眼设备配套工作;生产管理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指挥协调工作。一切都按照计划有序进行,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彰显科学组织、步调一致的企业精神风尚。
这是一曲奉献的凯歌
机电科机保运班负责全矿的提升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每天要巡回检查6个提升地点30多台、套设备运行情况,负责混合井罐笼的检修。矿标兵、班长单正利带领全班职工每天早晨提前1小时到岗,将顶梁装上料车,然后再到井下-260充电室车场将顶梁吊起再平放到平板料车上。这期间,机保运班的日常工作一点没有耽搁,4月13日,他们连班突击处理南巷2M绞车液压系统故障。办公室驾驶员邱井浩、洗煤场铲车司机戴武斌等人,每天提前到料车调运设备,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出车、回洗煤场装运煤炭。通防科救护队每天完成组合支架、支柱及配件装运的任务后,又忙碌着为井下密闭墙备料、下井砌筑密闭墙,在协助装运组合支架、支柱入井的20多天里,他们先后完成井下4处地点9道密闭墙砌筑……
这是一曲发挥聪明才智的凯歌
在这次组合支架入井及安装过程中,智慧的刘东人发挥聪明才智,采取多项小改小革措施,破解多项难题,实现无影响生产时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
组合顶梁重1.5吨,长2.6米,超过罐笼最大下料直径,如利用罐底吊装下运设备肯定影响生产。机电科机保运班单正利等人,制作专用立式料车,将顶梁斜立卡牢安装在料车上,巧妙利用罐笼对角线稍长的原理,解决组合顶梁入罐难题。顶梁斜立在料车上入井后,不能保证井底平巷长距离运输安全,他们又利用-260北巷充电峒空间较大地地段,在巷道顶部设置起吊索,在这里用起重葫芦将顶梁这个“笨重家伙”起吊、平放在专用平板车上。31000工作面切眼由于断层影响,切眼与工作面有3米多高的落差,为避免组合支架进工作面时“摔伤”,职工们利用废旧皮袋在切眼处搭建软质滑梯,笨重的设备顺着滑梯乖乖地“溜”到指定地点。组合支架入井前全部进行解体,到工作面再进行组装,刚开始,负责组装的准备工区职工对这个“新家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下手。拿惯钢钎、大锤的手怎么也拿不惯扳手,几个人累得浑身是汗一个班次也装不好一组支架;“干中学,学中干”,渐渐地,他们在实践中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工作效率提高一倍,从每班次一架到后来的二架。组合支架装备好后,矿部又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二工区的区长、班组长等生产骨干,现场学习支架操作技术,支架调试运行一次性取得成功,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由衷地伸出大拇指:盐城矿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真强!未雨绸缪,该矿机电科夏勇等人又在琢磨制作支架回撤专用可升降料车,已经召开“诸葛亮会”,设计出初步图纸,超前考虑如何提高回撤组合支架的效率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新型组合支架入井装备的重大任务面前,刘东人用精诚团结、无私奉献、聪明才智,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新型整体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将于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将揭开我集团采煤支护改革的新篇章。(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