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利国煤矿的招数是制度上求“严”、载体上求“活”、活动上求“新”。
首先,在制度上求“严”。利国矿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安全监督制、安全作业等制度,按照“三级控制”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促使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同时该矿把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安全督查队采取随时随地、不打招呼的检查方法,加大对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对违章实施零宽容,严格重奖重罚制度,既遏制了违章,又调动了生产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利国矿还建立了“安全生产挂牌督办制”,把安全检查、安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予以挂牌明示,限定整改的日期时间,负责整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等,大大提高了安全隐患整改的执行力。
其次,在载体上求“活”。安全文化教育、安全理念灌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老话题,如方法不当、形式单调就显得老生常谈,有时还会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在这方面利国矿采取以下三种形式,加大了职工的参与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标语式。把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制作成醒目的标语,让员工天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使员工随处可见,在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二是活动式。即经常开展井口一分钟知识竞赛活动,利用活动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安全理念,达到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的目的。三是媒体式。即利用简讯、板报、宣传栏等多种舆论宣传工具,使员工在接触媒体宣传时接受安全文化,真正将安全文化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最后,在活动上求“新”。近年来,利国矿注重不断创新安全文化活动形式,力求在活动上求新求特,形成特色鲜明的安全文化。坚持每月确定一个安全课题,同时召开家属座谈会,枕边多吹“安全风”,门前多说“安全话”,使职工在愉悦的气氛中或心灵的震撼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使安全生产这个严肃的话题,转化为温馨的叮嘱、关切的问候,使安全文化氛围覆盖企业每个角落,融入员工意志品格。
利国煤矿员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丰富了安全知识,强化了安全理念,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严桂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