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浏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新闻
发改委调控暴露“市场煤”管理困境

审稿:集团-办公室  吕德勇    上传:崔峻   2011/4/8  人气:259

煤炭工业网:国家发改委日前部署开展电煤价格专项检查,强调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这已经是国家发改委第二次对2011年电煤价格进行施压。面对高通胀与高油价背景下的市场煤价格疯涨,价格管理陷入行政与市场的定价两难。专家认为,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电力改革停滞。

分析界人士普遍预测,此次检查显示出国家希望通过电煤价格检查措施降低电企压力,从而制止电价上涨之风,平抑物价水平。在此之前,煤电联动重启风声再起,传五大电力集团再次上书煤电联动,但电煤价格专项检查在此时推出,被认为意味着煤电联动短期内成为泡影。

2010年的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为570/吨,目前秦皇岛市场煤价为780/吨左右,两者相差200多元。今年3月以来,日本大地震的需求传导作用,以及陕西、河南等地煤炭资源整合的深入开展等消息,都成为市场预测供需偏紧的依据,涨价预期不断推高。

虽然两者相差很大,但并不能简单对比。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目前内蒙古煤在坑口的价格为每吨300元左右,但是运到秦皇岛的过路费和运输消耗的汽柴油费用较高,推升了价格。如果使用铁路运输,则成本低很多,国家在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价格上是有区别的,铁路运输首先是保证那些重点的发电厂,这也就是合同电煤价格低的原因。

此次价格检查已经是国家发改委针对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的第二次施压行为。201012月初,在重点合同煤谈判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半路杀出,要求2011年执行上年合同煤价,保持不变。这次举动已经与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2009年的表态电煤价已完全市场化,政府不会干预相违背。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出手干预,可以看到市场煤计划电的利润分化之严重,而在平抑2011年物价的措施中,压制煤企的利润也成为调控物价过程中最具操作空间的措施之一。

整合煤矿进一步加深了煤炭短缺,使这些企业议价能力越来越强,有能力拿着煤待价而沽,可以不愿意执行这些协议。韩晓平说,电力企业都是央企,而煤炭企业多是地方企业,在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之中,发改委的身份尴尬,其背后根本的问题是因为电力改革的停滞,使得供需双方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交易才导致今天这一局面。

 

顶部】 【返回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OA办公入口

   主办单位:新光集团办公室      


新光集团网V2.0版  技术支持:
德鲁克软件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