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浏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光文化 >> 征文专栏
说古道今话办公

审稿:集团-办公室  吕德勇    上传:张庆华   2010/9/11  人气:510

集团成立40年来,在生产、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就先说说办公条件变化,这其中还有不少趣闻轶事呢。

1989年11月,我从工区调到矿组宣科担任宣传干事,办公的主要硬件是纸和笔,趴在桌上写材料是我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般情况下,我写好初稿,自己修改1-2遍,誊写清楚后再请科长修改,有时还请矿领导把关,改一遍抄写一遍,至少要3-5遍;定稿后,再用方格稿纸垫上几张复写纸,在玻璃台板上一笔一划的抄写好,食指和中指都磨出了老茧。那时,为了方便改稿,专门印了一种两边空着白,格与格之间间距比较大的300格的大稿纸。

春秋天写材料还好,夏天和冬天可没少受罪。那时,办公室没有空调,夏天为防止握笔的手臂出浸湿稿纸,就在手臂垫块干毛巾,电风扇放在地上对着人吹;而每年冬天冷得最厉害时候恰恰要召开总结、评比会议,也是最忙碌的时刻,办公室暖气片供暖时间短,常常是跺跺脚,对着冻僵的手哈哈热气,或手抄在衣袖里暖一会儿,再抄写材料,搞得一双手满是冻疮。写材料怕被人打扰思路,一般都选择在晚上穿着大衣到办公室写稿,写的顺畅倒也好,一旦半天写不出几个字,那稿纸就倒了霉,写几个字一揉扔掉,接着再写再揉,往往是一地纸团啊!最难是更换画廊、制作会标。画廊内宣传图板从底色到内容全得自己制作,先用道林纸拼接成需要的尺寸;再用不同的颜色刷成底色,待晾干后,用铅笔打成格,用不同颜色的毛笔一笔一划地抄写宣传内容;最后再在图板四周及图上空白处画上花、草及符号什么的进行美化,常常弄得没头没脑全是颜料。制作会标也很麻烦,先用斗笔将会标内容写在旧报纸上,晾干后将旧报纸用大头针别在白色道林纸上,然后用剪刀顺着字的轮廓线剪字,剪好字再用大头针别在红布上,或刷上浆糊直接贴在红布上……

那时候技术员编写规程、措施也是用圆珠笔垫复写纸,进行人工抄写,有时现场急需规程用,就几个技术员进行分工,一人编写一部分,最后合订成册,往往一本规程就成了书法展览作品,里面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仿宋体。制图就更加麻烦了,都是人工绘制在聚乙烯透明塑料布,这绝对是慢工、细活,一张图纸能忙上几个月,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为防止弄脏底图,绘图人员都带着手套,蘸钢笔、绘图板、角尺、直尺十八番兵器全上阵,一不小心绘错了,还要用刀片轻轻地刮,力气大了,图纸刮破就作废。为了把图纸上的字写的漂亮一些,先写好字,再一笔一划的描;后来又发明用铅字印字,到印刷厂买来大小型号不同的铅字,铅字涂上墨水先在废纸上印几下,等墨汁不浓不淡时再按在图纸,一小段图字说明搞的顺手也得一天半日,累得技术人员腰酸腿涨臂抽筋。听说要绘聚乙烯图,没有一个技术员不打怵的。

写稿难,送稿也难。新闻稿件讲究实效性,从邮局寄去就变成旧闻了,有时我只好送稿到徐州。那时交通也不方便,我一早骑自行车到万庄,在那乘车去利国或贾汪,然后再转车到徐州,到徐州矿工报送上稿件后吃碗拉面急忙往回赶,有时回矿天黑得看不见路影,只得深一脚浅一脚推着自行车走。记得1991年初,集团公司要开表彰会,矿领导派一辆5吨东风卡车送我去新工区审标兵事迹材料,回矿时卡车发生故障趴窝停在半途上,我蜷缩在驾驶室里到深夜,身体冻得发硬……

如今,我矿办公室已经进行装修,窗明几净,空调、电风扇一应俱全,冬暖夏凉。办公实现了自动化,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出图机,写作文稿轻轻敲击键盘,轻点鼠标,一复制加粘贴,一篇小稿便已成型;使用OA系统或电子信箱,一个回车键,便把稿件传输给领导或者报社。制作会标或宣传画廊更是简单,将内容和构思传给广告公司,很快精美的宣传画就会摆在你的案头。技术员们用电脑编制规程、措施,用打印机打印,技术文件清晰、美观;使用CAD软件制图,制图机出图,再大、再复杂的图纸也可轻轻松松地搞定。

忆过去,看如今,不知不觉地喜上心头,笑容满面。(张志军)

顶部】 【返回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OA办公入口

   主办单位:新光集团办公室      


新光集团网V2.0版  技术支持:
德鲁克软件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