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浏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光文化 >> 文艺作品
童年吃西瓜

审稿:集团-办公室  吕德勇    上传:崔峻   2010/8/23  人气:345

我童年时,尽管西瓜便宜得只有几分钱一斤,但对我们来说仍是夏日里难得一吃的高档食品。那时,自家地里长得西瓜大都拿到集镇上去买钱的,只有有客人来了或是天闷热得实在难忍的盛夏,我家才能吃上西瓜。

虽然西瓜常是安排在晚饭后、乘凉前吃的,但午饭后吃西瓜的“程序”便己经启动——母亲会在刷好碗后,将西瓜从田里摘回来清洗干净,放在凉水中“冰”起来。晚饭后,吃西瓜时刻的临近催促着我们争着洗澡冲凉,母亲则忙着把饭桌收拾干净,做着吃西瓜的准备。

接下来,我们这些洗过澡的孩子就急不可耐的等着吃西瓜了。且慢,还得等一家之主爷爷——我们方言称“公公”,洗过澡后来切西瓜。他先用一只手将西瓜托起,再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将西瓜弹了弹,随着弹击西瓜的“笃笃”声,用我们家乡的乡音自语道:“蛮好!蛮好!”接着在砧板上放下西瓜,操起菜刀,在瓜蒂处切下薄薄的一片圆形瓜皮,手指捏着秧蒂用瓜皮将刀擦了又擦。待他认为菜刀确实干净后,便拦腰将西瓜切成两半,在西瓜分开的“卟哧”声中,若是沙瓤大籽的好瓜,公公会晃着脑袋连声说:好!好!快来吃。我们则会一片欢呼:“沙瓤,沙瓤!”随后,他便会把西瓜均匀地切开,分给我和弟妹们吃。当然,我分得的西瓜总要多些,因为我是他的长孙子,他自己的一块西瓜却又总是小些,似乎在表明我那“大”出来的西瓜是他匀给我的。弟妹们对此当然也往往不注意发现这些的,各自开心地吃着自己的那块西瓜。而父母总是照例最后来吃,他们一般只吃一块,就会说:“吃勿落(吃不下)了”。这样,好让我们多吃一点。

我们那时候吃西瓜的“利用率”是极高的。首先自然是吃那鲜红或灿黄的瓜瓤,那瓜籽是一定要吐入专门的盆里的,若是丢下一两粒也要拾进盆里去,以便洗净晒干后过年时炒着吃。瓜瓤吃完后,母亲就会用刀将皮与瓤交界处的一层瓜皮肉削下来,让我们吃下,并说:“吃了清火格。”这样,西瓜皮便又会很干净地被母亲收集起来,洗净后,或切成约一厘米见方的小块,用少许盐一腌,第二天早饭时加点醬油、醋,滴几滴麻油,成为佐歺的小菜;或用开水烫一下,晾干水后放入公公自己做的陶钵甜醬中,做成醬西瓜皮食用;或用盐腌后一块块晒干,成为极可口的西瓜皮干,用来就稀饭十分清香、爽口。因此,到最后丢弃的也只有那用来擦刀的带秧蒂的小圆瓜皮片了。(马洪涛)

顶部】 【返回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OA办公入口

   主办单位:新光集团办公室      


新光集团网V2.0版  技术支持:
德鲁克软件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