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上学时,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年男人在集市上买了一个大饼,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问他在集市上买了什么东西,中年男子回答说什么也没买。然后,中年男人回到自己房中将门反锁上,取出大饼边吃边喂年幼的儿子。此时,年迈的父亲听到儿子房中的说笑声,就从门缝中看去,只见自己的儿子一边吃着大饼一边喂着自己的孙子。父亲见此情景,潸然泪下,从地上捡起一个土块在儿子的房门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手扒门缝向里瞧,看见我儿吃大饼,我儿只把他儿喂,留待他儿照样学。
30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实社会中,尽管时代在变迁,经济在发展,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类似故事中轻老重幼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人对父母不重视、不关心,视父母为多余的人,把父母的养育之恩抛到了九霄之外;对没有生活来源的父母不赡养,对体弱多病的父母不侍奉。反之,对自己的子女疼爱有加,视之为小皇帝、小公主,要啥给啥,百依百順。总之,在对老与对小这个天秤上总是不公平,把小的视为千斤重,把老人看作四两轻。如在今年春节前,我老家乡下的一个中年夫妻家就发生了这件事,自己有三上三下的楼房,就是不让75岁的老母居住,平时不轻易给些零花钱给老母用,而自己女儿出嫁,出手大方既陪嫁妆还给了20万现金做压箱钱。据了解,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在尊老与爱幼这个问题上,总是走不出轻老重幼的误区,总是重复着今日我喂儿大饼,儿子长大照样学的人生轮回,以致一代代地传了下去。
尊重老人,赡养父母,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也是应尽的法律责任。同时,尊重老人也是尊重自己,因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年轻,最终都要变成老人的。所以奉劝人们一定要走出“轻老重幼”的迷阵,从自己做起,把老人侍奉好,让他们度个幸福的晚年。当然我们强调尊老,并非不要爱幼,而要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法去抚养和教育子女,使其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要知道,过分溺爱只会养成子女的许多坏毛病,助长子女的“娇”、“骄”之气,最终会事与愿违……(马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