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光集团淮北刘东煤矿采煤一工区
2009年,刘东煤矿采一工区始终坚持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影响一切”的理念,自主管理多谋划,科学管理练内功,工区三个文明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果。安全上杜绝了轻伤和等级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了100%,多次被评为“样板工作面”;全年生产原煤155800多吨,完成了计划120000吨的129.83%。工区班子精诚团结,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一、文化引导,理念熏陶,严把“五关”保安全
采一工区现有职工179人,其中90%的职工文化层次不高,安全意识较低,操作技能较差。为此,工区针对实际情况,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先导,把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影响一切”的安全理念渗透到对班组的管理及对职工行为的规范上,把安全文化管理与班组建设、职工安全意识教育相融合,严把“五关”保安全。
1、严把安全教育关。利用班前会、周五安全会等会议,组织全区职工剖析典型事故案例;结合工区工作实际,正常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做到每日一题,每月一考核,为每位职工建立学习记录。严把考试关,将考试成绩与本人工资直接挂钩,对考核成绩比较差的职工要求其停班学习,进行补考;对标准学习不够深刻,技能素质比较低的职工实行区干、班组长“一对一”帮教,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在现场采用“手把手,口对口”进行培训,使每位职工对采煤的各道工序都能做到熟练掌握,技能都已达到初级以上。跟班区干采取现场提问的方法,每班次对2—3名职工进行现场问答,对答不出来或不会现场操作的职工,进行现场指导,直至弄通、搞懂。形成了一个人人学标准,个个懂标准,坚持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浓厚氛围,为提高工区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严把现场监督关。采一工区生产条件一直很艰巨,北七1004工作面煤层顶板破碎、构造带多、老巷多、压力大、煤层倾角大;72209工作面属于“三软”煤层、瓦斯特殊区域,顶板淋水,这些不利因素给该区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他们不断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当班区干和班组长对工作面现场进行8小时巡回检查,监控好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地段,发现“三违”及时制止,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严把工程质量关。在每个班组专门配备了质量验收员,打柱前由验收员放线,职工在打柱操作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做到支护迎山有劲,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验收员现场监督,对出现支柱间距大,支柱失效,压力不够,梁头不齐等不合格工程的,验收员有权要求整改,有权进行处罚,直至整改合格,当班次的质量A、B级评估与当班区长、班长和验收员收益挂钩,每超一个A级的给予10元的奖励,每少一个A级,给予20元的处罚,从源头上抓好工程质量关。对井下文明区域进行现场划定,落实专人清理,做到水沟通畅,巷道无淤泥、杂物;各类设备、材料的码放都必须按标准码放整齐,挂牌管理。凡在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地方,除由责任人承担上级罚款外,另外工区也将根据情节给予1-2倍的处罚。
4、严把劳动纪律关。加强劳动纪律考核,坚持请、消假制度,保证出勤率。
5、严把安全确认关。实行职工行为确认,在班前会对每一名出勤职工进行全面排查,凡休息不好、情绪不正常的职工坚决停止其工作;实行放炮安全确认、顶板安全确认制度,回料作业前、放炮后由班长检查顶板情况、支护情况,确认无危险后方准工人进入作业;对查出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实行当班落实、整改,坚决做到隐患不整改不生产。
二、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大力推行采煤新工艺和分配新模式
1、工艺创新,积极推行“两采一准”先进的采煤工艺。改变传统的三个班次采煤为二个班次采煤,一个班次做回料、推机、整面等准备工作。其主要优点是2个班次生产,能集中人员优势,提高工效,保证计划产量的完成。利用一个班次进行生产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回料,保证回料安全;进行整面作业,提高采煤工作面的质量标准化水准;进行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全年杜绝了电机烧毁,大大减少故障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职工的思维定势,让职工感受到实行“两采一准”先进采煤工艺的益处,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2、变革分配模式,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过去该工区沿袭多年的以工分计资的分配模式,此模式的缺陷是工人只知道每班的工分数量,到月底结算才知道工分值,因而劳动价值透明度低,严重制约了职工劳动热情的发挥。从去年元月份起,该工区根据矿部要求,开展工资分配办法改革,废除以工分计资的分配模式,对工作量明码标价,安全、质量综合考核,职工收入现场知晓的全新计资模式,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一是职工积极性高涨,由过去的干活推,见活躲,转变为抢活干,多干活,劳动效率明显提高。采煤作业组由过去的15棚/组提高到18-20棚/组;回料作业由35棚/组提高到40-45棚/组。二是职工钻研业务热情高涨。在作业组中“大工”(工长)因技能好,工资系数高于一般作业人员,因而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工种,因此职工普遍开始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有20多人缠着工区领导要求干“大工”,学技能做“大工”成为一种时尚。三是现场的区干、班长“派工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实现由“派工”向“管理”的转变。区干、班长从“派工”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隐患的整改,抓好工程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场的安全度和质量标准化水平。四是工资收入由“模糊分配”向“透明分配”转变,工资日清月结,账目透明,从根本上杜绝乱分配,乱摊派的问题,有助于搞好廉政建设。
三、关爱职工,做到“四同步”,建设文明、廉洁、和谐工区
采一工区现有当地工140多人,如何培养和教育他们融入这个群体,实现三个文明同步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工区领导根据当地工的特点,具体做到“四同步”。一是思想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同步。注意尊重当地工人语言风俗习惯,不因为当地工人文化水平低、粗俗而歧视他们,主动地和他们交朋友、结对子,教育他们克服小农思想和习气,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先进觉悟的工人阶级。二是身教与言教同步。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现场工作中,教育盐城工人重活、累活、险活干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他们,使当地工人深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德。三是重点培养和重点帮教同步。建立“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用人机制,在当地工中选拔优秀的人员担任班组长,给他们压担子,在政治上关心他们进步,用他们的事迹教育后进职工。目前采一工区有1名当地工担任大班长,4名当地工担任副班长和安全网员。四是管理和教育同步。该区一视同仁地对待当地工与盐城籍职工,在规章制度执行、工资资金分配、培养选拔任用等诸多方面做到公平、公正,保证了职工队伍稳定。通过灌输理念、规范礼仪等区队文化建设,逐步使当地职工养成了文明整洁的生活习惯和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征程又以启航。在新的一年里,采一工区以开展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活动为契机,在实践中学习,吸收白国周管理法这一先进管理理念,进一步优化工区各项管理,为刘东煤矿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志军、钟保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