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刘东煤矿掘一工区(3)班班长潘海洲
在煤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他们在茫茫煤海中激情燃烧,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不断书写着矿山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刘东煤矿掘一工区(3)班班长潘海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现年34岁的潘海洲是刘东煤矿掘一工区(3)班班长。进矿1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掘进工作,10多年的磨练和刻苦钻研,使得潘海洲对煤巷、半煤巷、岩巷的打眼、放炮、扶棚、钉道、喷浆等多种掘进技能样样精通,他已经成为该工区的一名“技术大拿”。由于矿井发展的需要,2009年刘东煤矿成立快速掘进队,潘班长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带领班组一班人刻苦钻研,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很好地完成了快速掘进任务。他个人连续多年被集团公司、矿评为“安全先进个人”、“矿级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班组连续多年被集团、矿评为“优秀班组”。
煤矿是特殊行业,井下脏、苦、累、险条件差,但潘海洲自来到煤矿工作的那天起就没有后悔过。他坚定了要与煤炭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爱岗敬业成了他的工作原则。他经常说:“无论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行行出状元。”他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工程,身为一班之长,潘海洲深知自己的安全责任重大。不但要在迎头带着干,还要善于组织,调动好全班人员的积极性。他时刻要求全班职工遵章作业,出手就干标准活,上岗就上标准岗,严格执行考核验收制度。狠抓班组内部“三违”,紧盯现场,严查隐患,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对安全上的重点区域实行重点监控。在平时的安全生产中,潘海洲坚持钉是钉,铆是铆,从不将就马虎。有一次,一名职工为了抢进度,多得工分,在锚网时少打几根锚杆,被潘海洲发现后,立即要求返工补打,可是工人们不愿意,因为这样影响喷浆时间,工分就少一半,于是他自己动手和职工一道把几根锚杆补上,下班后把几个工友叫上,上了一堂“政治课”,讲了留下安全隐患的危害性,直说得工人们心服口服,这事才算结束。“我这些点子,只要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行,我觉得作为新时期的工人,既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讲拼搏,多奉献,又要与时俱进搞创新,搞技能比武,只有开动脑筋,才能多创造效益。”潘海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12月份,在北七施工联络上山,潘海洲在查设备时,发现溜子一停一顿,拉煤吃力,片刻后,再也没有启动车,跑进去一看,溜子的蝴蝶板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一开溜子回煤太多。司机还想试着开溜子,他一声令下:“住手,你看电机多热了,烧了电机怎么出煤!”接着他到皮带机头找块皮带来,用钢锯锯成蝴蝶板一样大小,用铁丝系好,溜子运转正常,用皮带代替了蝴蝶板,保证了当班的工作量,这种机智处理问题的事情在潘班长身上俯拾皆是。
在煤矿工作的10多年中,潘海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潘班长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征服一个个困难险阻。一次在处理西二(2)下四角门冒顶时,由于巷道周围是采空区,压力大,加之是老巷复修,当时顶部冒高就达7米多高,正值潘海洲的班次接高冒顶,说实在的,这样的活一般人是不敢上去的,他二话没说,抢先上去,先排掉活石,观察好顶板,一声令下开始传料接顶,经9个小时的紧张忙碌,终于把那个大洞补上,下来后浑身汗水淋漓,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回头看看那个黑洞的他却笑了,笑得那么自信。
潘海洲深知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平时他一有时间就会找来很多掘进方面的书籍刻苦钻研,在业余时间不忘为自己“充电”,他还专门报考成人大专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做为班长,他更是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将工作现场当成传授生产技术的课堂,动口又动手,每次工作前他都不厌其烦地向班组职工讲安全、讲技术、讲操作规程,将“三在岗位”运用到对班组成员的学习培训上,即学习内容在岗位上查找、技能培训在岗位上开展、学习效果在岗位上体现。
过硬的业务技能、踏实的敬业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潘海洲做好煤矿工作的保证。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愿用我的青春汗水浇灌这片闪光的黑土地,让工作更有动力,让生命更有意义,让青春在地层深处闪光”。(任倩茹)
|